包裝鋼帶坯連鑄技術發展的簡單回顧
包裝鋼帶坯連鑄的目的就是降低連鑄機輸出鑄坯的厚度,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熱軋機機架數量,實現以最短的生產工藝流程生產熱札板帶,取得低投資、低成本、快節奏的生產方式與經濟效益。因此,包裝鋼帶坯連鑄技術發展的初期,工藝生產線的設置以完全取消粗軋機,鑄機與精軋機直接相接為目的。因此,包裝鋼帶還連鑄機所生產的鑄坯厚度均在70mm以下(一般認為70 是取消粗軋機,鑄坯直接進人精軋機的上限)。例如西馬克在紐柯建造的第一條CSP生產線,鑄坯厚度為45mm;德馬克與CVRD聯合開發的ISP生產線,鑄坯厚度為50mm。住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亦進行過厚度為40mm的包裝鋼帶坯技術開發工作。在包裝鋼帶坯連鑄技術發展初期形成兩種包裝鋼帶坯連鑄結晶器形式:漏斗型結晶器(以西馬克設計為代表)和平行板結晶器(以德馬克、住友設計為代表隨著生產經驗的不斷積累,實踐證明,在如此鑄坯厚度下生產包裝鋼帶坯,漏斗型結晶器更為實用,而平行板結晶器則難以很好地控制鑄坯的表面質量,而且對浸人式水口提出了極高要求,連鑄生產并不經濟合理。因此,德馬克將平行板結晶器改進為“橄攬型”結晶器形式,而住友則停止包裝鋼帶坯平行板結晶器的研究與開發,轉而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進行中等厚度(90-150mm)板坯連鑄技術的開發,并取得相當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