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鋼帶熱軋的壓下系統簡介
軋機壓下系統是厚度控制的主要執行機構,過去采用電動壓下,即壓下電機通過二級圓柱齒輪及一級蝸輪蝸桿傳動,帶動壓下螺絲對輥縫進行調節,第一代熱連軋由于不考慮AGC功能,壓下系統不僅功率設計過小,并且在壓下螺絲的螺距上設計太小,大大降低了傳動效率,使電機靜態力矩過大,不能滿足AGC調厚所需的加速度甚至無法進行帶鋼壓下。第二代熱連軋對電動壓下調厚性能提出了明確要求,即要求壓下系統具有:壓下速度達到1.2—1.5mm/s,壓下加速度大于2mm/s2。
為此采用低慣性壓下電機,倍壓操作,較大的壓下螺絲螺距,壓下螺絲與軸承座間設有止推軸承等措施,但是電動壓下進行調厚存在以下先天性缺點:
(1)進行頻繁上下調整時,容易造成壓下傳動機構的磨損;
(2)動態響應尚不能滿足高頻干擾;
(3)當軋制力較大時將明顯減慢動作。
因此在對已有軋機改造中廣泛采用了電動壓下+微調液壓缸的方案,軋制規程的設置用電動壓下(空負荷),而帶負荷調厚則用微調液壓缸,為了節省投資,一般只對后3或4個機架增加液壓缸。
由于液壓缸響應速度比電動壓下快近10倍,因而大大提高了調厚精度。
隨著液壓技術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開始所有新建的帶鋼熱連軋機都采用了全液壓壓下,即長行程液壓缸,去除了電動壓下,并且在粗札機上亦采用了這一技術。 |